劇組聘請了秦文化禮儀專家從風俗禮制、人物儀態(tài)、舉手投足、文言對話等各方面對演員進行培訓。數(shù)位歷史學家擔任歷史顧問,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仔細考證劇中人物、器物、歷史事件。比如劇中的鏡子或建筑物上的花紋都力爭做到符合史實。
《大秦帝國之崛起》(以下簡稱《崛起》),延續(xù)了前兩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和《大秦帝國之縱橫》的嚴肅史觀和精良制作,講述宣太后羋八子和兒子秦昭襄王嬴稷的權(quán)力更迭。沒有辣眼睛的調(diào)色,現(xiàn)場收音同期聲,故事細節(jié)嚴謹。截至目前,豆瓣8.9的高評分足見觀眾對其品質(zhì)的認可。
本該在2015年首播的這部劇為何延播兩年?為什么播出之前“零宣發(fā)”?在選角、造型、剪輯等幕后制作上還有哪些秘密?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該劇總制片人焦陽,講述《崛起》背后的“起伏”。焦陽從2005年起,就開始把全部心血花在《大秦帝國》系列上。
延播
“原男二號出事,找邢佳棟補戲”
從2009年《裂變》到2013年的《縱橫》,這部系列劇的播出節(jié)奏已經(jīng)夠慢。按照計劃,第三部《崛起》應在2015年首播,卻直到今年才跟觀眾見面。這背后的故事,焦陽用“多舛”來形容。他透露,延播最重要的原因是“補拍戲份”。
“在過審查時,當時飾演男二號白起的男演員出了事,要么他的戲份全刪,要么劇不能播出,所以延誤了檔期。出事以后,我算了下他演戲的時長是239分鐘。放到現(xiàn)在就是兩部電影的量,我當時感覺,第三部要完蛋了。”焦陽回憶,《崛起》拍攝了近11個月。除了演員問題,還牽扯到郢都大戰(zhàn)的制作。“這是借助地形來打的一場戰(zhàn)爭,參戰(zhàn)方有秦國數(shù)萬之眾。很難用電視語言完全展現(xiàn)出來,所以一再改動,拍了又改,最后上特技。”
好在,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焦陽最后請來邢佳棟,硬把白起的戲全都補上。“邢老師很配合,在沒有群戲配合的情況下,在綠幕底下拍完‘獨角戲’,再通過特技加上。”他感慨:“改的這200多分鐘,比整部戲拍的時間還長,做了整整14個月,最后把4個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馬翻,很多人打地鋪在后期間睡覺,比拍戲還費勁。”
如果仔細看白起的鏡頭,會發(fā)現(xiàn)很多群戲部分中,換掉了臉。焦陽直言:“沒法把所有演員調(diào)過來再拍一遍,都是用特技把臉、頭和半身換掉。實在改不了的戲,最后也刪了。這種情況,對之前的演員,對劇組來說都有遺憾。但如果不改,這么多人的勞動就完了。”
選角
“看戲好不好,能否擔得起分量”
第三部《崛起》的宣太后,依然由第二部《縱橫》中飾演羋八子的寧靜出演。這位歷史上首位臨朝稱制的太后,不僅在治國安邦上大顯才干,也深諳育王之道。張博飾演的嬴稷從一個“熊孩子”到雄視天下的“君王”,跨度很大。加上邢佳棟飾演的白起,趙純陽飾演的魏冉等配角加持,這部劇稱得上“一水兒的實力派”。
在選角上,總制片人焦陽坦言,第三部《崛起》跟第二部《縱橫》“有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性”。少女羋八子變成宣太后是“一以貫之”。選擇寧靜,因為她之前演過年齡跨度很大的孝莊皇太后。“這部劇里,宣太后戲份非常重?缍却髮σ粋演員來說考驗很大,所以選角最主要的是戲好不好,是否能擔得起分量。對于制片方來說,選擇寧靜的風險比較小。”
在拍《崛起》的2011年,市場上還沒有“小鮮肉”一說。“那個時候,我們選所有的演員都只想他/她戲好不好。”焦陽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部戲觸碰到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編劇刻畫時加了很多內(nèi)心描寫。現(xiàn)在的古裝偶像或古裝言情劇,跟這個戲差異是很大的,不是說那些劇不好,而是我們追求的目的跟他們追求的不同。”
因此,制片方選角目的是:盡最大努力,把歷史人物還原出來。“至于演員長得漂不漂亮、帥不帥氣不是關(guān)鍵。”他笑著說:“當然,長得好看更好。但是那個時候,我們肯定還是以實力派演員為主,對劇本里描述的人物是要有把握的。”
服飾
“還原走路方式,衣服必須夠沉”
焦陽回憶,在2010年末和2011年初,做古裝影視劇服裝的主要有兩個基地,一個在鎮(zhèn)江,還有一個在北京。“北京朱氏兄弟主要做電影服裝,費用要比一般做電視劇服裝的貴,但我們主角的服裝全部是在朱氏兄弟那做的,按照電影的標準去做。”
《大秦帝國》系列,無論是服飾妝容,還是行為禮儀,都因接近真實的秦國文化而被觀眾津津樂道。據(jù)了解,這部劇很少用絲綢。焦陽說:“那個時代的人將絲綢穿在里面,因為當時男女沒有褲裝,里頭這一層需要貼身穿,講究舒適。由于生產(chǎn)力很低,絲綢即使穿在外面也是用作點綴,平民是不能穿的。”
麻布成為衣服最主要的材質(zhì)。為了還原古時人的走路步伐,劇中服飾主要用麻布制成,寬大的袖袍使衣服頗有重量,加上身上佩戴的東西較多,走起路來四平八穩(wěn)。“如果用現(xiàn)在的仿麻布,質(zhì)量很輕,演員也好穿,但是走路就跟現(xiàn)代人一樣輕飄飄的,顯得很隨意。那個時候貴族特別講究穿著和儀態(tài),跟平民百姓的區(qū)別也就在于此。”
而武將們用的盔甲,用的全是真牛皮。“你可以看到演員都是抬起腿來走,因為太沉了,一身牛皮甲30多斤,不那么走就走不動。”看起來演員是端著、繃著演戲,是因為服裝太硬太沉。焦陽笑稱:“人配衣服馬配鞍。如果衣服材質(zhì)達不到,演員沒有這種重量壓著,氣勢出不來。服裝是在丁黑導演的一再強調(diào)下,花了血本做出來的。一穿上衣服,弄完頭發(fā),演員對著鏡子一照,自己就會入戲。”
劇情
“太后和王的母子關(guān)系,是二次創(chuàng)作”
《崛起》的亮點是“宣太后擅權(quán),外戚干政”,宣太后與兒子嬴稷在王權(quán)上長期對立拉鋸,彼此間猜忌滋生。片中開篇“太后何時能將朝政大權(quán),全權(quán)由兒臣來定奪”就集中展現(xiàn)了這一矛盾所在,而“娘不在乎天下人如何評價與我,娘只在乎稷兒和秦國的好壞”也體現(xiàn)了羋八子的母性之愛。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