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夕,來自聊城莘縣100多人的嫁接隊從濟南火車站乘火車,到新疆吐魯番嫁接西瓜苗。 齊魯晚報記者 王媛 攝
年前臘月里,別人都忙著回家過年,聊城莘縣的100多名嫁接工人卻遠赴新疆嫁接西瓜苗。今年31歲的謝麗芬就是其中一員,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憑借著一手嫁接手藝,帶著幾元錢的嫁接工具走過全國20個省。嫁接的瓜苗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很想家想親人想孩子,但能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能幫助祖國的鄉(xiāng)村更富裕,我們還是很開心的。”
本報記者 謝曉麗
管吃管住包路費
頓頓有肉吃
“在新疆吃的年夜飯比在家還要豐盛,老板給做了很多菜,有酒有肉有水餃,大家都很開心。”除夕夜,謝麗芬給記者發(fā)來一段視頻,20余名嫁接工在一塊聚餐,其樂融融。
進入臘月之后,包括謝麗芬在內(nèi)總共有100多名嫁接工人陸續(xù)乘火車、飛機到新疆嫁接西瓜苗,她們分布在吐魯番、和田等地,每個苗棚大約有10人,要在新疆干40余天。
“吃住條件都很好,老板給我們足夠的炭,想把房間燒多熱就燒多熱。吃的也很好,頓頓都有肉。”謝麗芬說,外出嫁接苗只需帶幾件衣服和一套幾塊錢的嫁接工具,別的什么都不用帶,管吃管住包路費。
在新疆,謝麗芬和其他嫁接工倆人搭班干活,帶著馬扎子,一坐就是一天。每天工作時間10個小時左右,一天可嫁接一萬四五千棵苗,嫁接一棵苗的工錢是八分錢,每人每天至少能賺五百元。謝麗芬在外地嫁接苗,她丈夫在老家種西瓜,夫妻兩人都賺錢,農(nóng)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
“雖然很想家想親人,但想想未來的日子能越過越好,也很開心。”謝麗芬說,她們嫁接的苗能在全國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鄉(xiāng)村振興我們也出了一分力,不僅振興了家鄉(xiāng),還振興了外鄉(xiāng)!
從幾人到數(shù)百人
嫁接隊伍不斷壯大
李子印是這批去新疆嫁接工的隊長,他的嫁接隊是莘縣董杜莊鎮(zhèn)最大的一支嫁接隊伍,有100多名嫁接工人。李子印介紹,1997年左右該鎮(zhèn)開始種植西瓜,他開始做嫁接。當時嫁接的活很少,只限于當?shù)?嫁接工人也只有幾個人。2013年左右,隨著莘縣西瓜的名聲打出去后,他帶領嫁接工人開始走出莘縣,走向全國,嫁接隊伍也隨之壯大。
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xiàn)在的100多人,并且還不斷有新的工人加入。現(xiàn)在李子印帶領著這些嫁接工人走過了全國的20多個省,嫁接的西瓜苗、黃瓜苗、甜瓜苗、冬瓜苗、茄子苗、辣椒苗等在全國的大半土地上茁壯生長著。
李子印介紹,包括他的隊伍在內(nèi),該鎮(zhèn)大約有十支嫁接隊伍,嫁接工人有500余人,大多是30至50歲不等的婦女,外出主要嫁接西瓜苗和黃瓜苗。李子印說,外出嫁接苗一年能賺五六萬元,嘗到甜頭后,越來越多的農(nóng)民加入到這一隊伍里來。
“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李子印說。
夢想去更多地方
讓勞動更有價值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嫁接工人謝景芳去了新疆和田、東北葫蘆島、河南周口、寧夏中衛(wèi)、福建廈門等地。“要不是家里孩子小,我去的地方更多。”謝景芳小時候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后要走遍全國,沒想到現(xiàn)在夢想快要成真了,并且是免費旅游還賺錢。
2018年,謝景芳去了葫蘆島,在那里待了20多天,花了七塊錢,帶回來8000多元;在河南周口干了10天,帶回來3000多元;在陜西,干了不到20天,帶回來5000多元;在新疆干了30天,帶回來一萬多元……
新的一年里,謝景芳和謝麗芬都有一個愿望:去全國更多的地方,嫁接更多的瓜苗,讓自己的勞動更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