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理论片|国产91视频|免费簧片永久在线播放|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關注民生 > 正文
               

            海陽:黃土地上玩轉“新科技”

            2019-03-28 14:32:57  |  來源:海陽市委宣傳部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考上大學走出農村,“80后”招遠姑娘陳秀梅自己也沒有想到,研究生畢業(yè)后,她依然選擇了“農民”這份職業(yè),一干就是4年。

              在位于山東省海陽市留格莊鎮(zhèn)的旭耕農場,像她一樣扎根農田的還有1名博士、4名研究生和25名本科生,“引領飲食生態(tài)改善”的情懷讓他們聚集在一起,用學識和青春,讓“新科技”在黃土地里生長,在海陽打造了一處有機農業(yè)的“烏托邦”。

              走進旭耕,“專注、精致”是最直觀的感受。寬敞高大的溫室大棚中,黃瓜、番茄等蔬菜生機勃勃,墻上的寫字板上準確記錄著溫度、濕度、生長周期等信息,年輕的身影穿梭在其中,仔細檢查記錄著。

              “旭耕農場有30多個大型日光溫室大棚、1個智能溫室控制大棚,生產蔬菜200多個品種,全部遵循有機理念,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精益求精。”宋磊在2016年從北京農科院來到旭耕,從農業(yè)專家變身農場經理,不變的是對“食物安全”的嚴苛要求。

              為實現(xiàn)有機科技夢,旭耕技術研發(fā)團隊對土地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土壤改良,去除化學、藥物殘留,提取土壤有益菌落,培養(yǎng)菌群,提升土壤中的有益菌含量,加速有機質分解,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肥沃水平,打造健康的蔬菜生長環(huán)境。

              如果說技術團隊是蔬菜的“營養(yǎng)師”,那么精耕師則是“保姆醫(yī)生”般的存在,不僅全面呵護蔬菜生長,還肩負著“安全解決病害”的重任。“由于不能施打化學農藥和肥料,我們必須要想辦法針對不同作物進行不同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精耕師董倩也是高學歷農業(yè)人才,對她而言,每一天都充滿挑戰(zhàn)——自己負責的區(qū)域內,每一顆番茄、每一根黃瓜、每一只南瓜的健康狀態(tài)都要掌握,根據(jù)不同作物的不同病害,聯(lián)合技術團隊研發(fā)出安全無殘留的生物藥劑,保證蔬菜的有機水平。

              從采摘到送出去的每一份蔬菜,還需經過品保師的把關。“在旭耕,品保是貫穿作物生長始終的,從種子、幼苗、農資進場,到管理全流程以及出廠,我們都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規(guī)定,進行品質管控。”作為一名品保師,陳秀梅一直認為,做有機,最無價的是一份信任,對于每顆菜的品質,都必須較真到底。特別是最后一關,品保師會聯(lián)合集團實驗室對蔬菜抽檢,完成169項指標檢測,才能出貨;出廠的每一袋蔬菜上還貼有二維碼,實現(xiàn)安全可溯,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安心。

              一群懷揣理想、富有學識的“新農人”,把旭耕有機農業(yè)做到了極致,讓土壤和食物回歸原生態(tài),贏得了市場熱捧。

              和市場效益相比,更讓旭耕“新農人”感到滿足的是,與環(huán)境和諧共處,生態(tài)正在慢慢變好,蟈蟈、青蛙、蚯蚓又回來了,可持續(xù)農業(yè)已成為現(xiàn)實。“5年來,土壤有機質含量從不足2%提升到了6%,達到一級肥沃的高標準水平。”他們用心呵護生態(tài),也換來了大自然源源不斷的饋贈——旭耕農場蔬菜價格達到普通蔬菜的3倍,產量連續(xù)3年增長15%,土地收益效益倍增。

              在山東海陽,越來越多的愛農業(yè)、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正刷新著人們對農民的認知——聚豐源甜柿合作社理事長范長山引領山東甜柿產業(yè),姜姜好電商創(chuàng)始人姜昆3天銷售10萬斤西紅柿,?缔r業(yè)負責人欒建利25天銷售100萬斤大櫻桃、又帶火了海陽牡蠣……這些“新農人”活躍在農業(yè)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各個領域,將現(xiàn)代要素投入農村,推動了農業(yè)向信息化、市場化、現(xiàn)代化邁進,成為引領海陽新型農業(yè)發(fā)展的“弄潮兒”。“用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從事農業(yè),用工業(yè)思維管控農業(yè),用物聯(lián)網承載生產前端到配送后端,培育‘農產品精加工、田園綜合體’等現(xiàn)代農業(yè),這便是海陽農業(yè)未來發(fā)展方向。”海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海陽參與承接中國農科院、省農技總站、省花生研究所、青島農業(yè)大學相關課題研究試驗近40項,增加了技術儲備;累計示范推廣蔬菜新技術面積近2000畝,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農業(yè)標準化建設方興未艾、農特主體產業(yè)生機勃勃,現(xiàn)代農業(yè)、生態(tài)農業(yè)已經成為海陽新的靚麗“城市名片”。

              從“鯉魚跳龍門”式的離農進城,到“鳳還巢”式的返鄉(xiāng)歸田,海陽“新農人”用智慧和勤勞繪就了新型農業(yè)的未來,撬動了鄉(xiāng)村的振興與崛起,也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這一重大命題作出了積極回應。(通訊員 姜長雨 姜雅靜)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高唐縣梁村鎮(zhèn):提升園區(qū)承載能力
            下一篇:榮成市農安辦開展大棚鼠藥專項整治工作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