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是公民身份識別的重要標記,是其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符號,要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嚴肅性。公民有改名的權利,但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姓名或者姓名的諧音違背公序良俗的;姓名或者姓名的諧音易造成性別混淆、他人誤解或者傷及本人感情的;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不建議用。”張穎提醒說,使用已簡化的繁體字、冷僻字、自造字、已淘汰的異體字,不僅給戶籍管理和統(tǒng)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也給孩子在辦理戶口、身份
證、出國護照等證件時帶來不方便。在信息化時代,起名不規(guī)
范不利于信息傳遞,無益于溝通交流。
便民措施三
身份證補領換領不用多跑腿可就近辦
【內容】
本市戶籍人員可選擇就近派出所辦理居民身份證丟失補領、到期換領業(yè)務。開通居民身份證、居住證本市內郵寄業(yè)務(自愿申請、費用自付),解決群眾往返取證不便和急需用證問題。對長期有病臥床人員、行動不便老年人和殘疾人等有特殊情況、無法到派出所申請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提供預約服務,自預約之日起,城區(qū)5個工作日、農村地區(qū)10個工作日內登門落實辦理。
【解讀】
“居民身份證、居住證與老百姓的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我市每年的辦證數量在120萬人次以上,2013年7月以來,居民身份證開始采集登記指紋信息,工作流程和技術要求的變化,也給居民身份證辦理工作帶來新的課題。”昨日,市公安局戶政處副處長張穎向記者介紹,為滿足市民辦證用證的實際需求,解決“多跑腿”、“急用證”的問題,戶政部門進行了廣泛調研論證,并據此出臺了相關便民措施。
其中,本市戶籍并實際居住的居民如果身份證丟失需要補辦或到期換領,不必再返回戶籍地派出所,可就近到派出所辦理,不受戶籍地派出所限制。“舉個例子,平度市民在市區(qū)工作,如果需要補辦或換領身份證,就不需要再大老遠地趕回平度辦理,而是市區(qū)就近的派出所就可辦理。”張穎說,市民持戶口簿在派出所提出申請后,現場照相、采集指紋信息,證件制作完畢后由受理地派出所辦理郵寄或負責發(fā)證。該措施重點解決跨區(qū)居住、工作的市民辦證耗時、遠距離往返的問題。
此外,對長期有病臥床人員、行動不便老年人和殘疾人等有特殊情況、無法到派出所申請辦理居民身份證的,提供預約服務,自預約之日起,城區(qū)5個工作日、農村地區(qū)10個工作日內登門落實辦理。重點解決特殊辦證人員“跑腿兒”、“往返接送”及其它無力、無法到派出所辦證的問題。
實行“居民身份證在申領證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居住證在申領證件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由市局制證部門委托郵政部門郵寄送出”的業(yè)務。通過簡化分局、派出所領取發(fā)放證件的程序,重點解決往返取證不便、本人不便前往派出所取證和部分市民急需使用證件的問題。居民身份證郵寄業(yè)務由派出所受理,居住證郵寄業(yè)務由郵政部門公開網站受理。“郵寄業(yè)務是自選的,在辦證時提前和民警說好,留下詳細的地址和聯系方式,我們也會給辦證市民一個憑證,這樣在郵寄人員上門的時候,用憑證來換取身份證件,這樣確保不會在郵寄過程中出現問題。”張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