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跟隨萊州市農技推廣人員來到該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楊維松的麥田,他正在為小麥澆最后一遍灌漿水,再有10天,將陸續(xù)開始收割。
老楊家麥地的土質異常松軟,郁郁蔥蔥的小麥正泛著綠,生機盎然的生長著。盡管地表有些干燥,但老楊用手扒拉開頂層泥土,下面四五公分就是濕土層。“你看鄰家小麥田,地表發(fā)白,麥苗偏黃,葉片干枯,快旱得不行了,而我家這600畝小麥,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比往年要好很多。”種糧大戶楊維松指著眼前的小麥說。
海邊種地,就怕澆不上水。同樣的地塊,為何老楊家的小麥沒被旱著,還長得這么好?
楊維松是當地一名種糧大戶,也是遠近聞名的農機大戶,他家麥田播種時只進行過一次機械化噴灌,麥苗長勢好主要得益于深松和保護性耕作。“種地也有不少學問,我流轉的這1300多畝地已經連續(xù)三年實施秸稈還田和保護性耕作,并且我去年購進了一臺大型深松機,將地塊整個深松了一遍,對小麥長勢很有利。”楊維松說。
據了解,農機深松整地作業(yè)是指通過拖拉機牽引深松機具,在不翻土的情況下,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排澇能力。而深耕作業(yè)能將作物秸稈和雜草完全扣壓在土壤下面,腐爛后能增加土壤有機質,保持土壤水分,抗旱效果顯著,且有利于種子發(fā)芽出苗,促進農作物根系發(fā)育生長。“在氣候、種子、化肥、生長期相同的情況下,每畝地還能多產100多斤糧。”楊維松說。
“今年春耕,加大了農業(yè)生產的投入力度,這還得益于黨的好政策。疫情期間,政府部門及時出臺了《‘魯擔惠農貸’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信用社將貸款業(yè)務送到家門口,而且國家還實行了貼息政策,我一下子貸款了50萬,這就為我節(jié)省了將近一半的利息。”楊維松說,他利用這一筆資金改善了水利設施,安裝了地埋式多節(jié)自動伸縮噴灌集成設備,購置了植保無人機,更新了先進的播種機。
“小麥播種期間,老楊運用了我市主推的碎土整平二次鎮(zhèn)壓精播機械,它實現了深耕、施肥、碎土整平、播前鎮(zhèn)壓、寬幅精播和播后鎮(zhèn)壓一次完成,落子均勻、深淺一致,苗全苗齊苗勻苗壯,夯實了豐收基礎。應用這款機械的種糧戶,普遍增產效果明顯。”隨同記者一同來到“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的地頭,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研究員李金銘告訴記者。
“自2018年以來,萊州市認真組織實施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chuàng)建項目,積極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chuàng)建,組裝集成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推廣全程社會化服務,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做好農機農藝結合。”萊州市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杜英杰表示,該市將所有成熟的深耕深松、種子包衣、寬幅播種、一噴三防、秸稈還田、水肥一體化、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配套技術都運用到糧食生產中,有效提高了小麥的畝穗數和穗粒數,提升了小麥千粒重,對麥田穩(wěn)產、高產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前,正值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關鍵時期,萊州市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通過電話、微信、視頻會議等形式督促各項目施工單位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盡快開工復工,切實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
“由于過去耕地沒有經過科學改造,農作物的質量和產能較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高標準農田項目好,田地整理后,機械化利用程度高,省力又省水,糧食增收是肯定的。”萊州市中朱旺村村民任召昌高興地說。
近年來,萊州市堅持“集中連片、規(guī)模建設、整體推進”建設方式,按照有利于機械操作、提高產能、土地流轉、規(guī)模經營的原則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促進土地集約化經營,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優(yōu)質高標準農田格局,有效提高耕地地力、質量和生產能力,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zhàn),越要穩(wěn)住農業(yè)。萊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主要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重點在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農田林網、溝道治理、科技服務和建后管護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6 個糧食主產區(qū)40個行政村,計劃投資611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4.7萬畝。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同時,搶工期、抓進度,確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目標任務。”萊州市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服務中心副主任徐豐喜介紹說。
據了解,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萊州市按照“分類指導、有序復工”的原則,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復工建設從疫情摸排、施工方案優(yōu)化、分類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方面進行了統(tǒng)籌安排。評估報告顯示,通過綜合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萊州市沙河鎮(zhèn)、驛道鎮(zhèn)、郭家店鎮(zhèn)等6 大項目區(qū)可實現新增糧食208萬公斤,農民純收入預計增加229萬元,受益總人口可達到2.87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