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魏志尚 呂帥
記 者 吳榮欣 常青 報道
本報濟南訊 7月11日,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濟南至青島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上圖)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竣工驗收,標志著該項目完成了全部建設程序,為工程畫上了圓滿句號,正式投入運營。
7月10日-11日,交通運輸部對濟青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竣工驗收。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檢查,驗收委員會對該項目積累形成的一整套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的改擴建高速公路修建技術管理體系給予高度評價,工程質量、綜合評價等級均為優(yōu)良,一致同意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濟青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是山東省公路建設重點工程中的一號工程、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工程。路線全長309公里,自東向西依次經過青島、濰坊、淄博、濱州、濟南5市,采用“兩側拼寬為主、局部單側或兩側分離加寬為輔、部分路段采用高架橋”的改擴建方式,于2016年6月開工建設,2019年年底全線建成通車,是在不封閉交通情況下,全國一次性改擴建里程最長、投資最大的“四改八”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
該項目堅持問題導向、立足實際,突出“綠色”和“科技”主題,圍繞全壽命周期設計施工一體化技術、不間斷交通的施工交通組織與安全保障提升技術、舊路材料與大宗工業(yè)廢棄物循環(huán)利用技術、生態(tài)防護與節(jié)能減排技術、信息化建管養(yǎng)效率提升技術等五大科技專項,開展了29個科技子項的科技攻關及推廣工作。該項目打造了全國首條高速公路改擴建綠色科技示范工程,解決了新舊路基差異沉降問題,化解了山東重化污染頑疾,打造了世界第一條“赤泥”路,以“零廢棄”為目標,國內首次實現(xiàn)路面銑刨料、廢棄混凝土100%再利用、舊護欄60%再利用,全線瀝青路面采用單機18.75米全幅攤鋪,創(chuàng)造了同類工程領域的世界紀錄,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此外,該項目成功打造出國內首個實現(xiàn)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務區(qū)”,國內首次嘗試不中斷交通下的雙向四車道保通,既有橋梁利用率高,實現(xiàn)既有結構物最大化利用,智慧化建設成果顯著,實現(xiàn)道路運營信息化、數(shù)字化以及智慧運營、智慧決策、智慧服務。
該項目先后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4項,以及公路交通優(yōu)質工程獎“李春獎”、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國際道路聯(lián)合會杰出工程獎、長壽命路面獎、公路交通優(yōu)秀設計一等獎、交通運輸節(jié)能減排示范項目、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lián)合冠名的“平安工程”等20余項榮譽。
該項目的建成,為濟青高速通道增加了新動能,提升了服務水平和通行能力,加速了省會城市經濟圈與半島藍色經濟區(qū)的融合發(fā)展,為山東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實現(xiàn)海陸運輸快速銜接提供了強大支撐,也成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fā)展高效便捷的大通道,對促進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