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前夕,江蘇連云港發(fā)生一起慘劇,一名18歲的高三女生,在和后媽爭吵時,被對方掐死。
每每聽聞這些事,68歲的吳宗英都會一邊搖頭嘆息,一邊表示不解,她想不明白,繼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怎么會如此水火不容,甚至成為仇敵。
吳宗英是一位三個孩子的繼母,家住東昌府區(qū)閆莊新村,她用30多年的時間,將他們養(yǎng)育成人,置辦家業(yè),并親眼看著他們一個個成家、生子,再幫兒女慢慢帶大了孫子。老人說,她對這些孩子是從心里憐惜、疼愛,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始于和孩子們的第一次見面,從此之后,她就開始了一場修行,開始品嘗撫育兒女的苦與樂。
如今的吳宗英苦盡甘來。三個孩子對她極盡孝道,就在前段時間她生病住院時,大兒子衣不解帶伺候左右,讓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羨慕。
你陪我們長大,我們陪你變老。吳宗英和孩子們的暖心故事,在鄰里之間一時傳為佳話。
她走進那個家時
最小的孩子尚不足3歲
聽說婆婆吳宗英要和遠道而來的老朋友去爬泰山,張傳利馬上給兩位老人置辦齊了防曬衣、運動鞋。很顯然,這個小兒媳的貼心又一次讓吳宗英心生慰意。
說起來,吳宗英和老伴張金標再婚33年,最讓她驕傲和滿意的就是張家的這三個孩子了。
1985年,經(jīng)人介紹,離異后的吳宗英和張金標相識,初次見面,兩人都對對方較滿意。但聽說張金標前妻因病去世后,留下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時,吳宗英心里多少有了些猶豫。
可是,心本善良的吳宗英對當時又當?shù)之攱尩膹埥饦撕苁峭,后來,在見了三個孩子后,她不顧周圍朋友善意的勸阻,義無反顧地走進這個家,給孩子當后媽。
那個時候,三個孩子中最大的女孩才7歲左右,而最小的男孩尚不足3歲。
婚后不久,張金標的胃病越來越嚴重,吳宗英一邊照料孩子,一邊帶丈夫求醫(yī)治病。外人都勸她放棄這個家時,她說,自己既然接受了這個家,就會負責到底。即便丈夫有什么意外,她也會獨自陪伴孩子長大成人。
今年70歲的張金標不善言辭,心里感恩老伴的辛苦,時常被她感動得直流眼淚,但卻未曾跟她說過一句甜言蜜語。
張金標還記得,他們最初還在東北生活時,一家人睡在一個炕上,老伴整夜照顧拉肚子的小兒子,甚至用手去捧孩子不慎弄到炕上的大小便。
現(xiàn)在三個孩子都成家立業(yè),各自有了自己的寶寶,一大家子常常聚在一起,孩子們口口聲聲喊著“媽媽”,孫子們連聲喊著“奶奶”。吳宗英說,如今的她,成了最幸福的人。
小兒子一封家書
她壓在床鋪下十幾年
吳宗英的床鋪下,壓著一封舊書信,她時常把它拿出來看看,雖然不識字,但她一樣能讀懂。
這是一封家書,是十幾年前小兒子遠赴南方打工期間,寫給吳宗英的書信。吳宗英說,這封信小兒子寫到凌晨4點鐘。說起這話,她語氣里有欣慰,還有一些心疼。
信中說,吳宗英的到來,讓曾經(jīng)那個破碎的家有了改變,讓三個孩子的命運發(fā)生改變,給這個家?guī)砹讼M。信中還說,面對外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流言蜚語,她沒有退卻,依然用無私的愛溫暖著這個家。
六七頁信紙,滿滿地全是孩子思念母親、感恩母親的真情實感,也正是因為如此,吳宗英一直將這封家書保存在身邊,即便經(jīng)歷過數(shù)次搬家,她也舍不得丟掉一點。
她說,自己會時不時拿出這封信看一看,然后腦子里便閃現(xiàn)出當年小兒子從南方打工回來,抱著她痛哭的模樣。她知道,孩子離家久了,都會思念媽媽。
在吳宗英眼里,三個孩子都是一樣的優(yōu)秀,他們身上的好品質(zhì),值得她跟身邊每一個人炫耀半天。
吳宗英說,孩子們從小便十分懂事,從來不會去做出格的事情,讓她和老伴擔心。因為家里生活貧困,即使成績都相當優(yōu)異,幾個孩子還是早早輟學,外出打工掙錢,希望給家里減輕點負擔。
可是,沒讓孩子學有所成,又成了吳宗英頗感遺憾的事情。
即便如此,孩子們卻清楚地記得,吳宗英當年是如何省吃儉用,辛苦地做著一些小本生意,在兩個兒子還尚未成年時,就為他們蓋好了娶親用的新房,讓他們順利地成家立業(yè)。
兒女成家立業(yè)
爭著搶著孝敬繼母
吳宗英喜歡跳舞,每次穿件新衣外出時,舞蹈隊的老姐妹們扯扯她的衣服,心照不宣,笑著說,沒錯,準又是兒媳婦買的。
原來,吳宗英的小兒媳張傳利,供職于商場,每年都會給婆婆置辦新衣。吳宗英打開衣柜,里面整齊地擺放著一年四季的衣物,她隨手拿起幾件說,都是新的,太多了,還沒來得及穿上一回。
大約七八年前,吳宗英生病了,住進醫(yī)院的那些天,大兒子幾乎是寸步不離。這讓她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羨慕和嫉妒。
那段日子,吳宗英臥床不起,大兒子每天幫她擦洗兩回身體,每天洗腳,而且還會在她難受的時候輕輕按摩腿腳,以期緩解她的不適。
在病友羨慕聲中,吳宗英驕傲地告訴他們,自己并非是孩子的生身母親,毫無疑問,此言一出,來自病友的羨慕和嫉妒無疑又多了幾分。
事實上,張家三個孩子對吳宗英有著同樣的孝心,只不過,彼此表達的方式有所不同。
提起這些,老人笑言,小兒子有時候會因應(yīng)酬多惹自己擔心生氣,但他更擅長的卻是逗她開心;不善言談的大兒子和兒媳,則習慣了張羅家里的瑣事,而且能在關(guān)鍵時候挺身而出,擔起長子的責任。
事實上,孩子們對吳宗英的尊敬和孝順不是沒有理由的,除了她幾十年在這個家里的辛苦操勞,更多的是她對這個家里每個人的善意和尊重。
比如,2012年的時候,吳宗英偷偷為全家人訂好了去東北的車票,然后要求孩子放下工作,跟隨她和老伴回東北,目的就是去祭拜孩子們的生母。
吳宗英說,孩子生母二十幾歲因病去世,那個時候孩子們年幼無知,這么多年過去了,她把孩子帶到他們生母墓前,只是想讓她知道,孩子們都生活得很好,以便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