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返食肆,父母猶暴啖,千尋急呼之,似不聞,掣搖父肘,回顧,豕首人身也。翕忽,魅影洶洶,鞭而笞之,豕嘶聲大嗥,轟然而蹶。尋駭絕,毛骨悚然,踉蹌奔出,于街市中顫聲大呼,然寂無回音。”
嘆服!寧波老爸陪讀新境界
把《千與千尋》改成7000字文言文
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檔爆款電影清一色是動漫——《哪吒》、《獅子王》,以及時隔18年終于在大銀幕上映的《千與千尋》。普通孩子是去電影院里看《千與千尋》,而寧波一名五年級小學(xué)生看到的是這樣的——尋兢兢曰:“余請為役作。”嫗嘻而曰:“汝嬌而弱,不堪為吾用,當(dāng)止。”又曰:“噫!吾將化汝為豚,美甚,何如?”言已,眄尋,意甚嘲。
將《千與千尋》改成文言文版的,是這位小學(xué)生的爸爸,大家都叫他老王。
這件事在浙江24小時APP上推送后,立刻收獲無數(shù)點(diǎn)贊,大家紛紛感慨:果然牛的都是別人家的爸。想看文言文版《千與千尋》全文,可以戳右邊二維碼哦。
借鑒三部名著
老爸20多天寫了7000余字
給記者報料的寧波網(wǎng)紅老師@我們1班王悅微(新浪微博),她向記者透露,老王是銷售員,也是一名業(yè)余文學(xué)愛好者。此次之所以會提筆改寫《千與千尋》,爆發(fā)出文藝青年的潛質(zhì),完全是因?yàn)榕畠骸?/p>
“女兒下半年讀六年級,要開始接觸深一些的文言文,我最近一直在想如何激發(fā)她對古文的興趣。”老王告訴記者,“《千與千尋》是我和女兒最喜歡的一部動漫,一起看過十多次,很多臺詞都能背出來。七月初,這部片子上映,我又帶她去電影院看了一遍。電影散場后,我和女兒聊起喜歡的電影情節(jié),突然想到,既然她這么喜歡這部片子,我何不將《千與千尋》改寫成文言文,她一定喜歡讀。”
于是,老王開始了古文寫作的漫漫征程。從7月9日動筆,到寫完全文已是7月31日,花了20多天。交給記者前,他又稍作修改,添加了自序部分,竟有7000余字。老王坦言,文章的整體風(fēng)格借鑒了《聊齋志異》,自序部分借用《岳陽樓記》的背景,開頭和結(jié)尾模仿《桃花源記》。文內(nèi)用了許多生僻字詞,看似詰屈聱牙,但對于看過《千與千尋》的小朋友來說,理解起來并不費(fèi)力。
自序部分,老王借用《岳陽樓記》為背景,也是因?yàn)榕畠菏熘@篇文章,并特意添加了“借吧”、“眾籌”等現(xiàn)在流行詞語,讓文章看起來更接地氣——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有匠者,今失其姓名,于樓中得聊齋主銀手稿。字跡多污濁,蟲蠹處亦極多。余乃以借唄籌重金購得,秉燭而閱,度聊齋主銀意旨,凡披閱x年,增刪y次,始成。(東鄰?fù)踣抛孕?慶歷三年春)
正文部分就是用文言文改寫《千與千尋》的情節(jié),講述千尋在“油屋”奇特之旅。結(jié)尾處的“異史氏曰”則用了聊齋的經(jīng)典結(jié)尾方式,總結(jié)了作者對整件事的體悟。
因?yàn)樽鲣N售,老王的工作很忙,寫作時間只能安排在晚上。每天晚飯后,老王便開始創(chuàng)作,一次寫兩三個小時才休息,順利的話一次能寫四五百字。
回顧整篇文章,在他看來用古文最難描繪的部分,是腐爛神出現(xiàn)的場景。在動漫中,腐爛神一出現(xiàn),整個湯屋頓時從原來的熱鬧轉(zhuǎn)變?yōu)榱司o張,所有的妖怪對腐爛神避之不及,一個個憋著一口氣忍著惡臭,兩頰鼓起。千尋在迎接腐爛神的那一剎那,也是頭皮一緊,行走時雙腿都在發(fā)抖。
“這里的細(xì)節(jié)非常豐富,所有妖怪的表情、動作都很細(xì)致。除了描繪這些細(xì)節(jié),還要展現(xiàn)出千尋的勇敢和智慧,寫這幾百字我琢磨了3個晚上,好幾次刪除重寫,前后至少修改了幾十次。”老王說。
客轟然入池,如倒泥山,穢濘四溢,頃之沒脛。樓上觀者罔不掩鼻,幾欲嘔吐。獨(dú)尋意甚決,不憚其苦,攘臂祛衣,于濘淖中奮力跋涉,乃啟壁上小扉,遞木牒,以引浴湯。蓋木牒遞于鍋爐爺爺,渠即給湯也。
除此之外,結(jié)尾也讓老王費(fèi)了很大功夫。這是文章的點(diǎn)睛之筆,也是父女倆對這十多次的觀影總結(jié),為此他思考了整整兩天,不斷回憶自己曾看過的古代典籍,最終決定參考《史記》中的《伯夷列傳》的太史公曰部分,最后一句“余之惑,猶甚于太史公也”。就是司馬遷在那篇文章后的“惑”。
異史氏曰:“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荻野千尋,荏弱甚而。方其猝罹劇變時,先倉皇奔走,繼向隅而泣,何其恇怯。卒能浩然而銳身自任者,何哉?當(dāng)仁不讓也。而囊空如洗,訥于言辭,終為湯屋蕓蕓逐利者所愛戴,順而多助者,信、義、禮之所致也。及其出父母于水火而登荏席者,則孝、智、勇之所致也。
或曰‘仁者無敵’。鬼神之藪,理固如此。而人間此理通無耶?余之惑,猶甚于太史公也。”
“其實(shí)這最后的疑問是我自己的思考,女兒或許現(xiàn)在還看不懂,我想告訴她世間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一個度,做人做事要靈活變通。”老王說。
被激發(fā)出興趣
女兒寫了三百字古文《夏》
為增加女兒對古文的興趣,老王寫文章時采用了許多幽默詼諧的表達(dá)。比如“聊齋主人”用的是“聊齋主銀”。“在成人看來這是不好好寫字,但是在孩子眼里,這樣的表達(dá)方式是非常有趣的。”老王笑著說。
同時,因?yàn)槭墙o孩子讀,所以在遣詞用句上也馬虎不得,老王寫文章時幾乎是字典不離手,很多用詞都是經(jīng)過反復(fù)查證,有時還要查古書確認(rèn)。
老王給自己定的要求是,字詞不僅要用對,而且還要盡量不重復(fù)——
同樣是“一會兒”,他會刻意地在不同的詞語中切換,頃之、頃刻、少頃、時俄、而俄、須臾等等,讓孩子掌握更多。又比如,同樣是“斜著眼睛看”意思的字有很多,有“眄”、“睨”,他都會用進(jìn)文內(nèi)。
還有的句子是從詩詞里化解來的,比如“孤月皎皎,海天一色”,化自《春江花月夜》。“荒草埋徑”來源于“吳宮花草埋幽徑”,“恰逢彼之怒”直接來自《詩經(jīng)》里的“薄言往訴,逢彼之怒”……
“文章內(nèi)的生僻字詞以及化解來的句子我都沒有做批注,她要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己查字典、查資料,真的無法理解了我才會和她解釋,我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她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理解古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老王說。
文章完工后,老王第一時間就打印出來送給女兒,女兒看到了爸爸的大作非常歡喜,立馬拿起字典邊查邊讀,非常起勁。
“她看我寫的古文,自己也有了寫古文的欲望,自己用古文寫了篇《夏》,有300字左右,我看了她的文章,作為第一次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很不錯了。”老王笑著說。
在老王看來,自己能夠堅持下來把文章寫完,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女兒。
“其實(shí)寫到3000字的時候,我真有一種寫不下去的感覺,很想就這樣放棄算了。”老王回憶說。但因?yàn)槊刻焖婚_始寫作,女兒就在邊上練琴、寫作業(yè),每次女兒寫累了、練累了就會好奇地探探頭看看爸爸創(chuàng)作得怎樣了。“女兒的好奇給了我很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