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荔 通訊員 仝興社 韓劍飛) 東昌府區(qū)侯營鎮(zhèn)全面推進鎮(zhèn)、村、組三級網格化管理,選派128名干部擔任網格員,進村入戶訪民情、察民意,為百姓辦好事、解難題,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精準扶貧格局。
當好信息收集員。網格員進村入戶與貧困戶拉家常,查看貧困戶的基本生活條件,查看相關扶持資金、各項補貼發(fā)放情況,摸清貧困戶家庭人口底數,完善貧困戶信息臺賬,同時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核查是否存在漏評、錯評、錯退等情況。
當好材料歸檔員。網格員根據收集的信息,核實整改貧困戶線上線下數據,確保保持一致。同時根據貧困戶信息變動,及時完善貧困戶檔案材料,確保檔案資料真實有效。
當好產業(yè)指導員。網格員逐戶宣傳脫貧攻堅農業(yè)產業(yè)項目優(yōu)惠政策,指導貧困群眾科學選擇產業(yè),對貧困戶發(fā)展產業(yè)進行技術指導,建立貧困戶產業(yè)發(fā)展臺賬等。
當好政策落實的“示范員”。通過進村入戶收繳農村合作醫(yī)療、現場報名搬遷等方式,網格員對群眾不能辦、不會辦的事項開展“代辦”業(yè)務,讓“群眾跑腿辦事”變?yōu)?ldquo;干部跑腿服務”,在為群眾提供便利的同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拉近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
當好志智“幫扶員”。網格員對新農合、農村危房改造、養(yǎng)老保險等政策進行耐心細致的宣講,確保群眾對各項惠民政策聽得懂、弄明白。通過指引致富路徑和提供技能培訓,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脫貧,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信心。截至目前,已開展電工、廚師等技能培訓3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