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tài)崛起引領鄉(xiāng)村振興”幾個大字立在嘉祥縣紙坊鎮(zhèn)鉆石山的山間。每天,夏紀偉都要登上山頂,點上一支煙,凝神觀望一會。
看著一天天變綠的山體,聆聽著一天天熱鬧起來的歡聲笑語,夏紀偉感慨萬千。“做夢也沒想到這座山能有今天的樣子。”以前,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這里的人們盲目開山打石,一點點啃噬著山體,不光導致整座山千瘡百孔,周邊村民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臟亂差。2010年,當?shù)卣?ldquo;封山禁采”后,經(jīng)過修復,山綠了,空氣清新了,山上開啟了農(nóng)家樂,來這游玩的人們多了起來,周邊村民們也陸續(xù)上山打工賺錢,成了增收致富的新“靠山”。
僅用了四年時間
整個山體被削去一半
“我們當?shù)厝硕及堰@座山叫做“鉆石山”,因為它從遠處看形如鉆石。”夏紀偉指著一處山體說,如今它沒有了鉆石的樣子。
夏紀偉是當?shù)叵拟执宕迕瘢?005年的時候看到當?shù)亻_山打石生意火爆,自己也辦理了采石證,上馬了一臺石子機。當時一天能生產(chǎn)4000噸石子,源源不斷的銷往河南、江蘇等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能賣到28元一噸,不好的時候就成本價銷售,只要不賠本就賣。
“那可是真掙錢。”回憶起當年生意的火爆,夏紀偉話語間難掩興奮,當時跟著自己干的工人就有60多人。“四年的時間,整個山體削去了一半。”
跟夏紀偉一樣,當時在紙坊鎮(zhèn)各個山頭上從事開山打石的有50多家,人們肆無忌憚地“啃噬”著山體。
夏紀偉說,當年打出的石子堆砌在山上,石子機工作時也沒做什么防護,粉塵亂飛,工人們都戴著防塵眼罩,嘴巴上捂著厚厚的毛巾,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5米開外都看不到人影。”山下那條通往周邊縣區(qū)的主干道也沒能幸免,“運輸石子的車輛把路軋得坑坑洼洼,全是粉塵,當時騎著摩托車走一趟,身上就是一身土。”
修復山體不易
一場雨把土沖走一半
2010年,為保護山體資源,當?shù)卣畬嵤┝?ldquo;封山禁采”,開啟了“綠色革命”,引導群眾從開山打石向發(fā)展文旅產(chǎn)業(yè)轉(zhuǎn)變。一大批石材加工企業(yè)停了工,往日炮聲隆隆,粉塵漫天的景象逐漸銷聲匿跡。
夏紀偉是第一批帶頭下山的人。搞生態(tài)旅游,山上得見綠。在政府扶持和政策激勵下,他從每天運石下山變成運土上山,登上當初被他“啃禿”的鉆石山栽樹復綠,由政府主導投入資金300余萬元、自己投入100余萬元填土造林。
夏紀偉難忘那段栽樹復綠的日子。“在光禿禿的山上搞綠化,無異于讓沙漠變綠洲,光拉土回填就有幾十萬立方米。之前山上就剩一棵楊樹,現(xiàn)在這些樹都是我們一棵棵栽下的。”
夏紀偉回憶說,當時往山上拉土,山道不好走,全是用農(nóng)用三輪車一車一車拉的?珊髞淼囊粓龃笥,又把一半的土都給沖走了。“山上的石頭抓不住土。”夏紀偉感慨,后來種的樹,第一年也有不少枯死的。就這樣,邊補邊種,才有了現(xiàn)在的樣子。
吹著山風喝啤酒
山上熱鬧了起來
后來,夏紀偉在山上開起了農(nóng)家樂,每逢周末假期,店里經(jīng)常爆滿,十里八莊的村民誰家有喜事,也在這里舉辦酒席。
今年夏天他又打造了啤酒小鎮(zhèn),開業(yè)第一天生意就很火爆,除了嘉祥周邊的客流,還吸引了濟寧城區(qū)、金鄉(xiāng)等地的客人,“高峰期的時候能達到七、八十桌,賣出一噸多啤酒。”霓虹閃耀下,吹著山風喝著啤酒,成了鉆石山上特有的風景。
嘗到生態(tài)旅游甜頭的還有朱立光。曾經(jīng)做開采石材生意的他打造了東方左岸假日小鎮(zhèn),兒童游玩項目、美食一條街、馬術培訓基地等一應俱全。
轉(zhuǎn)行做生態(tài)旅游后,引進了專業(yè)的運營團隊,“以前打石頭賣石頭咱在行,搞起生態(tài)旅游來,就成了門外漢。”朱立光坦言。
今年他的團隊策劃了一場啤酒燒烤+文藝演出的“消夏季”,一天就來了2萬人,這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也讓他意識到生態(tài)旅游的巨大市場潛力。
又回到山上打工
老手藝派上新用場
家住當?shù)睾罄畲宓闹鞎詿ń衲?0多歲了,在山上找了份園林綠化的活。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給樹木澆水,跟其他的幾個村民有說有笑。
朱曉煥說,以前開山打石的時候,不光山上臟,自己家院子也未能幸免,石頭沫子經(jīng)常覆蓋一層,有時候在院子里晾個衣服都很小心。“有時候還不如不洗,風大的時候,更臟。”自己做夢也沒想到,現(xiàn)在山上竟然變得這么美了。還能在山上打工,一天能掙到60塊錢。她說,像她一樣在山上打工的村民還有60多人。
東山頭村的朱金現(xiàn)是一名老石匠,干了30多年的石匠活,如今66歲的他在山上也找到了一份工作—石頭景觀造型制作,負責景區(qū)石頭造型的布置和制作。
“我這老手藝又派上用場了。”朱金現(xiàn)笑著說,現(xiàn)在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也不方便,現(xiàn)在能在家門口的山上打份工,自己心滿意足了。“一天能掙到100多塊錢。”當年的4個老伙計也在這里打工。“以前雖然掙得多點,但是成天灰頭土臉的,現(xiàn)在干凈多了,干起活來心情也舒暢。”
(記者 李從偉 見習記者 劉宗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