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清明假期第一天,代明娟的大棚里就來了不少采摘客。
綠的、紅的、黃的……一串串五顏六色的千禧果在春光的映照下顯得特別喜慶。孟樓村村民代明娟一邊忙著給千禧果盤秧,一邊招呼著采摘客,忙得不亦樂乎。
“每年采摘季,整個合作社基地一天能來幾百人。”代明娟說,F(xiàn)在來采摘的大都是本地的消費者,以前沒疫情的時候周邊縣區(qū)的游客也很多。沒說幾句話的工夫,代明娟就接了幾個電話。原來,孟樓村位置稍微有點偏,不少慕名來采摘的游客直接打來電話問路。
孟樓村是濟寧市任城區(qū)唐口街道的一個600多口人的偏僻小村,缺乏特色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一直是這個小村莊發(fā)展的最大障礙。不過,自從2018年孟樓村黨支部領辦了孟之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建起果蔬大棚種植基地,孟樓村才算真正翻開了發(fā)展振興的篇章。
“前些年,不知道咋領著村民發(fā)家致富,后來跟著區(qū)里組織的學習團去外地考察學習,在濰坊等地看到當?shù)剞r(nóng)村依托合作社逐漸發(fā)展起來,不僅村集體有了可觀收入,最重要的是村民的腰包鼓了。”孟樓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秀伶說?疾煲蝗貋砗螅驼偌“兩委”和村民代表開會,研究發(fā)展路子。
“2018年,我們成立了孟之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隨后通過土地調(diào)整把村西的集體地劃分給村民,村東的地則作為集體地建起高標準果蔬大棚,租給村民,并引導村民種植千禧果等果蔬新品種,以提高畝均效益。”楊秀伶說。現(xiàn)在依托孟之園合作社,村集體每年都有十幾萬元的租金收入,承包大棚的村民也都富了起來,農(nóng)忙季節(jié),村里的閑散勞動力還能來合作社打工,每人每月至少能多賺兩三千塊錢。
代明娟現(xiàn)有的9個大棚,全部是從合作社承包的。今年是代明娟包種大棚的第4年,大棚里的果蔬種類更加多樣。“千禧果的種植周期較長,所以今年只種了兩個棚,其他的7個棚都種的蔬菜。其中兩個棚的菜花再過兩個月就上市了,每棚能純收入1萬多元。”代明娟說。近幾年,僅千禧果一個品類,給她帶來的年收入就超過10萬元。
“合作社帶給集體的收入,每年都拿出來給全村人分紅,分紅后剩余的用作村莊建設。”楊秀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