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然是寒冬,但在位于萊西市沽河街道向陽嶺村的油蟠桃溫室大棚中,盛開的桃花帶來春的氣息和豐收的希望。日前,青島早報記者在位于向陽嶺村的每日鮮果農場看到,一排排油蟠桃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棚里的一株株油蟠桃樹上,朵朵粉嫩桃花競相綻放、嬌俏可人。
大棚里桃花盛開
棚外春寒料峭、北風瑟瑟,棚內卻春暖花開,近日,記者走進每日鮮果農場的油蟠桃大棚,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滿棚的桃花展姿盛放,果農萬本國夫妻倆正忙著給桃樹疏花、授粉、掐枝打葉……萬本國告訴記者,管理大棚桃樹比管理普通桃樹要更加精心,大棚里的溫度直接決定著油蟠桃的口感和外觀,更決定著油蟠桃的上市時間和價格。油蟠桃各生長階段的溫度需求都不一樣,花前為22℃—24℃,花期和硬核期為18℃—20℃,膨果期則需要達到23℃—25℃。大棚里安裝了智能控制設備,管理人員可隨時進行調節(jié),滿足油蟠桃生長的需求。記者看到,一株株正值花期的油蟠桃樹在果農的精心栽培下長勢喜人。“花期管理非常關鍵,適當修剪有利于促進花芽的形成和果實的發(fā)育,能提高果實的質量和產量,平日還得注意通風和光照……”每天一大早,萬本國都要來到大棚,查看油蟠桃的長勢,為果樹栽培“把脈問診”。
桃樹結出“幸福果”
2018年,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萬本國決定種植油蟠桃。他流轉土地,建起4座大棚,采用密植型栽培、隔行栽種的方式種植了5畝多的油蟠九和黃金油蟠桃。由于采用了智能化管理和科學化種植,油蟠桃從進入休眠期到開花結果只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
“這些大棚油蟠桃從2018年開始種植,效果不錯,F在是開花的關鍵時期,需要控制好溫度,白天不能超過23℃,晚上維持在5℃—6℃?刂坪脺囟群螅锢餄菜采,好管理。一旦溫度過高,智能溫控系統(tǒng)會自動打開風口。”萬本國告訴記者,他種植的大棚油蟠桃在1月中旬開花,預計5月份就能上市。油蟠九品種較為特殊,種植時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導致著果率低,管理難度大,因而周邊種植的農戶比較少。每年等到普通的油蟠桃下市后,他家的油蟠桃才“姍姍來遲”,所以價格也相對高一些,每斤售價達到20多元,仍供不應求。說起大棚的收入,萬本國算了算:“我家5畝多油蟠桃大棚,每畝產量3000多斤,一年能掙50多萬元。”小小的油蟠桃,成了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果樹種出科技范
春來萬物長,桃花俏枝頭。看著滿棚盛開的桃花,萬本國心里樂開了花兒。“我們采用的是智能溫室大棚,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大棚的溫度、光照和通風,既省時又省力。桃花授粉則是用租來的蜜蜂進行自然授粉。”萬本國介紹,大棚內安裝了水肥一體化節(jié)水灌溉設備,從手機上就能查看棚內溫度和濕度,點點手機就能實現自動化灌溉施肥。另外,大棚鮮桃管理還采用了蜜蜂授粉、生物防蟲、起壟密植等技術和模式。在這里,現代農業(yè)秀出了滿滿的時尚感和科技范。
“今年樹上開的花挺多,開花后,我們租用蜜蜂授粉。因為蜜蜂會選擇最佳時機授粉,比人工授粉更均勻,而且不損傷花朵,會讓果實產量高、果形周正、口感風味好,成本還低。希望能多坐果,這樣就又能迎來一個豐收年了。”談起大棚種植油蟠桃,萬本國侃侃而談。他表示,這兩年外地的蟠桃產量減少,本地油蟠桃價格居高不下,每年到了成熟期,早早就有客戶前來進貨。憑借個頭大、甜度高、存儲期長、綠色天然等特點,他家的油蟠桃銷往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青睞。
映紅鄉(xiāng)村致富路
萊西沽河街道現代溫室大棚桃花盛開,映紅的是鄉(xiāng)村振興致富路。近年來,沽河街道立足區(qū)位優(yōu)勢和資源稟賦,搶抓田園休閑旅游機遇,引導各村發(fā)展農業(yè)特色產品種植,把資源優(yōu)勢、生態(tài)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發(fā)展優(yōu)勢,全方位、多角度完善“休閑+觀光+采摘”一體化新型農業(yè)發(fā)展模式。同時,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采摘配套內容,讓“采摘游”注入更多的新元素,涌現出一批“采摘+農家樂”“采摘+露營”“采摘+燒烤”等新的游玩方式,為初秋旅游注入“新味道”,也為游客帶來更多新體驗。
中國油桃之鄉(xiāng)、中國胡蘿卜之鄉(xiāng)、全國最大的生雞宰殺流水線、全國最大的羊奶粉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單體番茄智能大棚……萊西市是農業(yè)大市,農業(yè)基礎穩(wěn)固,產業(yè)特色鮮明,萊西的農產品中涌現出很多全國知名的品牌。2024年,沽河街道將以現代農業(yè)為支撐,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以數字化賦能建設高標準農田為抓手,配套建設烘干倉儲基地、種子研發(fā)中心,打造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qū)樣板;以種苗繁育為核心,打造“種子+”沽河模式;以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為突破,推進高端乳制品、預制菜、高端農業(yè)、先進農牧體驗線開發(fā)打造,建立沽河街道“研—學—參—品”的“工業(yè)旅游+”主線路,為打造鄉(xiāng)村振興的齊魯樣板貢獻了萊西力量。
新聞延伸
大沽河兩岸
結出“致富果”
小小油蟠桃成為農民的“致富果”,這得益于大沽河兩岸水源充足、氣候宜人,適合種植各種蔬果。近年來,萊西市沽河街道以生態(tài)發(fā)展為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為引領,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之路上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轄區(qū)內農業(yè)資源類型較多,沽河街道現有耕地面積13.6萬畝,有山后韭菜、曲家莊葡萄、遲家莊黃瓜、西張家寨子山楂等著名農產品品牌30余個,是全國最大的藤稔葡萄鮮食基地。
記者了解到,2023年萊西市桃子種植面積達到3.37萬畝,主要分布在南墅鎮(zhèn)、院上鎮(zhèn)和望城街道,產量6.87萬噸,產值4.49億元。品種主要包括金秋紅蜜和映霜紅等,其中金秋紅蜜占比44.5%。萊西市的桃子生產主要包括5月份以前的保護地栽培和9月份以后的露地栽培,保護地生產集中在院上鎮(zhèn)小沽河東岸的部分村莊和沽河、水集街道的部分村莊,以黃肉甜油桃為主,質優(yōu)價高,每畝純收入2.5萬到3萬元,是露地栽培桃子的3—4倍;露地栽培晚熟桃主要分布在南墅鎮(zhèn)的北部丘陵地帶和院上鎮(zhèn)、望城街道的低丘區(qū)域,主要品種有金秋紅蜜、映霜紅等。極晚熟桃鮮果去年銷售情況良好,價格較上一年增加不少,金秋紅蜜平均價格2.59元/斤,映霜紅平均價格2.3元/斤,基本在入庫后20—30天全部銷售完畢。其中,沽河街道桃種植面積710畝,產量1800多噸,較上年度增長0.2%。
因為大沽河穿流而過,沽河街道境內的許多村莊都有種植葡萄的傳統(tǒng),經過多年積累的經驗,加上當地政府的統(tǒng)一規(guī)劃,葡萄產業(yè)得到不斷發(fā)展,形成了特色農業(yè)產業(yè)。記者了解到,位于大沽河岸邊的萊西市沽河街道有著3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如今葡萄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2000多畝,引進的葡萄品種達10多個。沽河街道以葡萄批發(fā)為重點,依托葡萄交易中心,打造了一條集農副產品展示、交易、零售、包裝、配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產業(yè)鏈,形成一個輻射即墨、威海、煙臺、淄博、濰坊等周邊市場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交易市場。目前,萊西市依托大沽河優(yōu)勢資源,打造起一個個特色農業(yè)集聚區(qū),成為產業(yè)振興新高地,托起了鄉(xiāng)村振興的致富夢。
對話
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
記者:種植果樹后生活上有哪些變化?
萬本國:我以前從事運輸行業(yè),常年奔波在外比較辛苦。從2018年轉行種植果樹后,不但提高了經濟收入,也提高了幸福指數。從事農業(yè)也很辛苦,但幸福就是靠雙手奮斗出來的。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通過勤勞致富,我感覺很踏實。
記者:種植果樹有哪些經驗?
萬本國:我認為從事種植業(yè),必須要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果樹身上。大棚果樹一年產一季,每年只有在夏天才能有空閑時間,這期間還要做好果樹管理,定期打殺菌藥、防治病蟲害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成敗就在于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時間。
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袁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