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挖兩次,早晨五六點鐘和下午四五點鐘各挖一次,一天可以挖100多斤。”9月2日,在聊城市東昌府區(qū)侯營鎮(zhèn)尚格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格農業(yè))的大棚里,工人們正挎著小筐挖蘆筍。
“蘆筍是一種多年生植物,種上之后能采收十四五年。”尚格農業(yè)負責人王學磊說,大棚蘆筍一年中采摘期可持續(xù)七八個月,春筍、夏筍和秋筍加起來,每畝產量5000斤左右,每畝地效益能達到3.5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明年大棚里的金蟬進入盛產期,除了蘆筍收益,預計每畝地還能有1萬元的金蟬收入,加起來至少能到4萬元。”說起自己的“種養(yǎng)經”,王學磊滔滔不絕。這幾年,他采取“蘆筍+金蟬”模式經營大棚,取得了成功。
一開始,他是在露天蘆筍地里養(yǎng)殖金蟬。“蘆筍根系發(fā)達,鮮嫩多汁,可以更好地為金蟬提供水分和營養(yǎng),蘆筍受到的影響還不大,基本和林下養(yǎng)殖出土年份一致。”王學磊解釋,金蟬和蘆筍都需要通風透光,保持濕潤的環(huán)境,在溫度和濕度上它們有一定的共生性。
“露天‘蘆筍+金蟬’模式成熟后,我就想著能不能搬到大棚里來。”王學磊說,2021年,他開始小規(guī)模試驗,沒想到一舉成功。“大棚里溫度高,金蟬新陳代謝快,生長速度也快。就拿今年來說,金蟬四五月就出土,因為早上市,價格比普通的還高30%。”
附近村民看到王學磊“蘆筍+金蟬”模式效益很好,也紛紛跟著發(fā)展起來。“村民目前大多是采取露天模式,我來提供苗種和技術,賣不出去還能找我回收,現在帶動了周邊三四十戶,加起來有100多畝。”王學磊介紹。
何莊村村民何林同是受益者之一,今年他實實在在嘗到了蘆筍地里種金蟬的好處。“將蟬蟻埋在露天蘆筍地里,第二年就開始少量出金蟬。今年,我一畝地光金蟬就賣了1萬元,加上蘆筍每畝地2萬元的收入,3畝地收入將近10萬元。”何林同笑著說。
“下一步,我想建立蘆筍加工工廠,回收更多的農民種的蘆筍,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加工,拉長蘆筍產業(yè)鏈條。”王學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