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
“三伏天”里,冠縣范寨鎮(zhèn)戴里莊村寬敞平坦的柏油路在陽光下閃光。道路兩旁繪滿了清新可愛的壁畫,極具鮮明特色的文明標語隨處可見,一處處景觀把整個村莊點綴得美麗宜人。
“聊城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魯西唯一一個匯源基地”“狀元村”……戴里莊村最近幾年有了不少新稱號,這一切要歸功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支持。
“俺村是縣里最早有公路的村,S247省道從我們村頭過。當時修路,村民們分到拉土的任務,我用了一天半就把俺家四口人的活干完了。”說起村里第一次修公路,村民戴金超依然非常激動,“當時,我們都干勁十足,就想快點把路修好。”
上世紀90年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戴里莊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雨天路上積水多,村民無法外出打工,也沒有企業(yè)入駐,村民致富成了大問題。
修一條路,富一方百姓。S247省道修好后,戴里莊的不少村民開始做起了花生脫殼生意,掙到了“第一桶金”。這是個季節(jié)性的工作,一般從9月份忙到年底,但收入非?捎^。“1994年,生意特別好,我們廠一天掙3000多元,這在當時都不敢想。”戴里莊村黨支部書記戴思月說,在1996年,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小汽車。
2003年,戴里莊村的前街修了柏油路;2004年至2005年又修了后街、中街。漸漸地,村西路、集市路、臨華路等全修成了柏油路,一條條柏油路如網格狀遍布村莊。“柏油路鋪好后,平穩(wěn)不打滑,開起車來安全多了。”村民們感慨道。
“這個村考上大學的人、在外開辦企業(yè)的人比較多。”冠縣交通運輸局黨建辦公室主任馬曉霞說,路修好后,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人越來越多。鼎盛時期,戴里莊村有大小企業(yè)約40家。
路修好了,戴里莊村在道路兩旁種植了法桐。該村種植法桐的收益,采取村民與村集體分成的方式,即:樹種在誰家門前,誰受益,全村賣樹分紅。因此,這些樹被稱為“股份樹”。如今,每棵樹都責任到戶,村民們的種樹積極性大增,提高了法桐的成活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幾乎年年領分紅,我去年就領了500元。”村民戴明澤高興地說。
暢通的公路,吸引了全國500強企業(yè)匯源集團投資,戴里莊成為全市首個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村。2017年,范寨鎮(zhèn)匯源蘋果基地開始建設;2018年,二期工程落地;2019年,基地里的蘋果掛滿了枝頭。2020年7月,冠縣人民政府與匯源集團就匯源田園綜合體果品加工及冷庫建設項目達成投資合作協議。該項目總投資近2億元,占地面積約200畝(1畝約合666.7平方米),投產后可為當地提供300余個就業(yè)崗位,年產值預計可達5.6億元。目前,以戴里莊村為核心,輻射周邊5個村莊的魯西現代農業(yè)田園綜合體正在建設中,未來將以此為載體,打造鄉(xiāng)村振興的冠縣樣本。
戴里莊和柏油路的故事只是眾多致富村莊故事中的一個。冠縣斜店鄉(xiāng)的前社莊、東古城鎮(zhèn)的田馬園,范寨鎮(zhèn)的代里莊、孔里莊等都已把“出門硬化路、抬腳就上車”變?yōu)楝F實。2017年以來,冠縣累計投資4.8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00余公里,改造危窄橋涵40座。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逐步成為當地引領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提升群眾出行品質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