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付仁俊
“咳咳,咳。”2023年12月20日晚,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的病房中鼾聲四起,混合著吹打窗戶的寒風聲,幾乎掩蓋了不易察覺的咳嗽。
靠在墻邊的韓正波敏銳地睜開雙眼,立刻俯下身查看患者情況。66歲的代大爺因氣胸接受了氣管切開手術,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補水吸痰。這個看似簡單的護理任務,實際上需要24小時的精心照料,一刻也不能馬虎。大多數人在面對如此艱巨任務時都難以保持專注,但韓正波卻能夠夜以繼日地盯在病床前,時刻準備應對任何突發(fā)狀況。
“小韓你睡會吧,都忙了一天了,閉閉眼沒事,我?guī)湍憧粗?rdquo;代大爺的老伴胡大娘十分心疼,這兩天韓正波不分晝夜地看護,她看在眼里。
代大爺和胡大娘是青島人,剛來日照看病時人生地不熟,好一陣子都處于焦頭爛額的狀態(tài),直到通過“戶護通”認識韓正波,胡大娘才放松下來,平時也能正常休息了。
“沒事大娘,這是我的職責,您睡吧,我等等還得給大爺補水。”韓正波看完監(jiān)護儀上的數據,又蹲下檢查尿袋,等代大爺進入夢鄉(xiāng),他才重新坐回凳子,直到十分鐘后再次起身……
韓正波曾是一名工人,那份在工程作業(yè)中培養(yǎng)出來分毫不差的工作態(tài)度,已經融入他的血液里。在過去的兩年里,數十名患者在他無微不至的幫助下恢復了健康,而大家對他的評價始終如一:他就像個不知疲倦的“鐵人”。
細心呵護,時刻為病人著想
晚上九點,在病房的隔間里,不時傳出此起彼伏的“哎呦”聲,康復的前夜總是灰暗的。韓正波照例換上新吊瓶,正準備給代大爺加些營養(yǎng),卻發(fā)現(xiàn)代大爺的情緒并不高,看上去甚至有些郁悶。
“大爺,您怎么了?”韓正波連問了幾遍,代大爺都沒有回應。
于是他記下了這件事,等第二天再問胡大娘,才知道代大爺以前很喜歡吃零食,生病之后已經很久沒吃過了,現(xiàn)在想吃又擔心影響恢復,所以一直不愿意說。
好心情是康復的良藥之一。想通問題的關鍵,韓正波立刻向醫(yī)生咨詢了病人的康復狀況和飲食忌口,給代大爺準備了驚喜。
“大爺,醫(yī)生說您恢復得不錯,再過一周就差不多能出院了,咱到時候可以在家里過元旦嘍。”韓正波變魔術似地拿出干果和果凍,“您現(xiàn)在能從口里排痰,吃點零食沒什么問題,不過咱不能多吃。”
“好,好。”雖然代大爺的聲音非常微弱,但還是能聽出欣喜的情緒。
“來,咱慢一點,別嗆著。”韓正波小心打碎零食,一點一點喂給代大爺,代大爺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在韓正波的細心和專注下,代大爺的病情得到顯著改善。但在面對感激和贊譽時,他總是謙虛地說:“護理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患者好起來,既然家屬把患者托付給我們,那就應該盡全力做到最好。”
愛與堅持,化身病患心靈的慰藉者
韓正波回憶起曾經照顧過的一個孩子,那孩子因車禍住院,頭部受傷嚴重,不認人也不配合治療。孩子的母親在車禍中去世,父親又忙于工作無法時刻陪在身邊,因此康復情況一直不樂觀。
韓正波了解情況后,每天都會提前半小時到醫(yī)院陪護。起初,孩子對他表現(xiàn)出強烈對抗情緒,打翻飯盒,拒絕吃藥,躺在病床上一聲不吭。但韓正波沒有放棄,他將飯盒放在一邊,邊給孩子按摩邊講故事。
“小丁,我給你講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韓正波一刻也沒有離開,他講完故事后又陪著唱歌,讓小丁終于有些動容。磨蹭許久后,孩子說出了相識半天以來的第一個字:“餓。”韓正波笑了笑,說:“好,我去熱一下菜,咱們吃飯。”他知道,破冰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已經完成了。
一天時間很快過去,雖然陪護時間已過,但韓正波依然陪在小丁身邊,直到夜晚降臨,對方沉沉睡去,他才悄悄離開,第二天又早早來到病床前。
韓正波每天哄著對方吃飯,按摩艾灸穴位,漸漸地,孩子適應了韓正波的存在,二人在默默相處中建立了默契。只要小丁一揪被子,韓正波就知道他要上廁所,而拍拍欄桿,就是餓了。在韓正波的悉心照料下,孩子逐漸不再抗拒治療,身體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韓正波用自己的愛與堅持,為孩子帶去了希望,成為他心靈的慰藉者。
掌燈入夜,做一名“無眠”的守護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故事。
幾個月前,患有腦瘤的邱先生剛入院時情況非常糟糕,微創(chuàng)手術后不僅不能說話,甚至無法動彈,但韓正波沒有應付差事,反而全力扛起了這份重任。
由于邱先生徹底失去了自理能力,韓正波每天準時為邱先生擦洗清理,去食堂買飯,用破碎機將食物打成糊狀,通過鼻飼管每兩個小時喂一次,喂水喂藥毫不馬虎,按摩、翻身、清理、聊天,一天下來汗如雨下,幾乎就是把對方當成清醒狀態(tài)下照顧。
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外,韓正波還經常為患者家屬提供額外的關心和幫助。“比如這個雙氧水,我跑了幾個藥房,同樣牌子有的賣1塊錢,有的賣8角錢,多走兩步就能幫病人省下2角錢。”韓正波表示,他幫患者買東西常常講價,畢竟生病都是大花銷,能幫患者和家屬多省一點也是好的。
住院期間,邱先生發(fā)燒,韓正波始終守護在他身邊,主動幫忙進行物理降溫,其辛勤的工作態(tài)度和專業(yè)知識,讓患者家屬深感感激和放心。
“小韓,你一定要來我家吃飯啊!”出院前,邱先生拉著韓正波親切道。
“那不得炒兩個盤。”韓正波開了個玩笑。
“不,炒四個!”邱先生卻非常認真。
年關將至,醫(yī)院依然人來人往。韓正波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為患者服務,如同一位暗室中的掌燈人,溫暖病人的康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