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清鼎
在中國,人們對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功成隱退、經(jīng)商致富的故事津津樂道,這個故事出自《史記》。
太史公司馬遷雖沒有為范蠡單獨立傳,對其人卻別有感情,《越王勾踐世家》記述了范蠡助越滅吳、乘舟浮海而去的事情后,繼續(xù)述說越國的更替變化,然而至篇末太史公忽然再一次提起范蠡,寫了他隱姓埋名之后的事,并稱贊說“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后世”。在《貨殖列傳》中,太史公又記一筆,直寫到范蠡“后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yè)而息之,遂至巨萬”才罷。不過,太史公所記范蠡沒有出現(xiàn)英雄伴美人之事,看不到美女西施二字,這未免使熱心于大團圓結局的讀者有點兒掃興。

范蠡隱退乘舟浮海到哪里去了呢?據(jù)司馬遷記述他到了齊國,取名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戳力,父子治產(chǎn)”?磥矸扼怀踹w之地是在齊東海邊。范蠡畢竟不是凡夫俗子,他不僅善于國事,也精于耕牧,“居無幾何,致產(chǎn)數(shù)十萬”,用時下的話說“一不小心”竟然成了赫赫有名的富翁。
齊東之地有此能人,必然是一傳十、十傳百,名聲遠播國都,結果是“齊人聞其賢,以為相”。遠離官場后又當上了齊國的宰相,這是范蠡二遷,當定居于齊國之都。范蠡為此深有感觸地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享尊名,不祥。”在常人以為是求之不得的大富貴,在他竟然看出潛伏的禍害,雖非危邦亦不居,因而歸相印、散錢財,悄悄地搬家走了。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