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理论片|国产91视频|免费簧片永久在线播放|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文史頻道 > 正文
               

            著名歷史學家、山師大教授安作璋去世

            2019-02-22 09:23:38  |  來源:濟南日報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本報2月21日訊(記者 陳煒敏)今天中午,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訃告,著名歷史學家、黨的十三大代表、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原副會長,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安作璋先生于2019年2月20日22時37分在山東省中醫(yī)院東院不幸因病去世,享年93歲。

              安作璋,1927年1月生,山東曹縣人,1951年齊魯大學文學院歷史系畢業(yè),被分配到山東師范學院(今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工作至今。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史、秦漢史、山東地方史、齊魯文化史、歷史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述30余種,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其中《秦漢官制史稿》、《劉邦評傳》、多卷本《中國運河文化史》、《山東通史》、《齊魯文化通史》、《中華雜技藝術通史》先后被評為“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中國史簡編》、《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均為教育部審定的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2007年榮獲“第一次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安作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從事秦漢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學家,是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

              2008年安作璋擔任總主編的《濟南通史》出版,該書詳細介紹了濟南上起遠古下迄當代的歷史發(fā)展大勢、時代地域特征,以及政治、軍事、文化、社會風俗、代表人物等種種內容!稘贤ㄊ贰返木庉嫵霭鏄O大豐富了濟南歷史文化內涵,開創(chuàng)了濟南歷史研究的新局面。

            為人 名盛而不傲

              1927年1月,安作璋出生于山東曹縣城內文廟旁一戶書香之家,家門兩邊有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對聯(lián)。先生曾說,“沒有想到,這竟成為我一生遵循的兩個信條。”

              1937年,安作璋小學畢業(yè),但家鄉(xiāng)被日軍占領,因為“都不樂意去日本辦的學校讀書”,安作璋隨家庭轉到鄉(xiāng)下私塾,先后讀完前四史和《資治通鑒》等書。

              1944年秋,安作璋隨流亡學生輾轉到皖北阜陽,進入山東第二臨時中學高中部學習;貞浧疬@段艱苦歲月,安作璋說:“支撐我繼續(xù)生活和學習的,就是我過去所熟悉的歷史人物在逆境中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常用司馬遷說過的一段話‘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來激勵自己。”

              1955年,安作璋的第一部史學著作《漢史初探》出版,當時他年僅28歲。

              改革開放以后,已屆知天命之年的安作璋迎來了學術的春天。1980年,他因研究成果突出從講師直接越級晉升為教授。

              安作璋被國內外歷史學界譽為“今日秦漢史學界的重鎮(zhèn)”。他功多而不矜,名盛而不傲,雖是國內外知名的歷史學家,但他一直待人誠懇謙恭,虛懷若谷。

            為學 三勤與三通

              有青年教師和學生請安作璋先生傳授一些治史秘訣,他說:“我沒有什么秘訣,如果說有,那就是‘業(yè)精于勤’四個字,即眼勤、腦勤、手勤,也就是勤于讀書、勤于思考、勤于寫作。”

              他午夜之前極少休息,每到夜深人靜,落筆翻書,正是搞研究的好時候。有時躺下后仍在思考問題,一旦有所發(fā)現(xiàn),立即披衣起床,筆之于書,到了寢不安席的地步。

              主編《山東通史》時,安作璋因勞累過度病倒了,住進了醫(yī)院,但仍手不釋筆。該書出版后,《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史研究》先后發(fā)表評論文章,認為這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研究山東地方史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作為“我國地方史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它“以其豐富的內容,翔實的資料,恢宏的規(guī)模,濃郁的地方特色而獨樹一幟”。

              在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原院長王克奇眼里,安先生給他最深刻的印象是“翻爛了好幾套史記和漢書”。

              艱辛的付出換來了累累碩果,僅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間,安作璋著述就達數(shù)千萬字,皇皇巨著,洋洋大觀。

              除了“三勤”之外,安作璋在學術研究上還講究“三通”。他常對學生說:“讀書務要精通,治史者尤要如此。要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就是要研究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通曉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此外,安作璋認為治學還要處理好“兩個關系”,即博與專的關系、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他認為,治史的目的自然是為現(xiàn)實服務,但歷史的價值卻在于賦予時人一種清醒的智慧。濟南名士徐北文曾題贈對聯(lián):“良史春秋筆,名師齊魯風”,正是先生“道德學問”的最好寫照。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濰坊青州:愛“破爛兒”的老張開起鄉(xiāng)村記憶館
            下一篇:歌劇《沂蒙山》下周再次唱響濟南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