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祥縣黃垓鎮(zhèn)大寨路迎來了一隊特殊的騎行者。十余名環(huán)保騎行愛好者組成的“移風易俗揚新風”騎行宣傳隊整齊有序,一面面印有“移風易俗 倡樹新風”“喜事新辦 勤儉節(jié)約”等宣傳標語的紅色旗幟迎風招展,成為當天一道亮麗的流動風景線。
據了解,全省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教育月活動啟動以來,嘉祥縣立足群眾需求,堅持線上線下同向發(fā)力、文化文明同頻共振,引導群眾自覺抵制陳規(guī)陋習,遏制高額彩禮之風,營造移風易俗濃厚氛圍,讓文明理念在祥城大地深深扎根。
在嘉祥融媒、《嘉祥新聞》等全平臺開設移風易俗專題專欄,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持續(xù)深入宣傳報道全縣移風易俗工作動態(tài)、經驗做法和先進典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山東琴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顧成德創(chuàng)作《移風易俗樹新風》系列作品,鼓勵民間劇團積極創(chuàng)作《婚事新辦》《彩禮風波》《捉妖記》《如此孝子》等移風易俗小戲小劇,組織引導群眾拍攝移風易俗順口溜、三句半、快板、小課堂等短視頻,內容親民,朗朗上口,深受群眾喜愛。
“今天我給老少爺們拉拉移風易俗,移的是啥?是舊的和不良的風氣,是高價彩禮、厚葬薄養(yǎng),是鋪張浪費、床前不孝……”上午10點,大張樓鎮(zhèn)彭后村的大喇叭里傳來村支書王悅習爽朗的聲音。如今,村村大喇叭已成為移風易俗宣傳的重要載體,移風易俗元素通過電波滲透到群眾生產生活中去。
另外,各村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文化墻等醒目位置,張貼移風易俗倡議書、小知識。文明實踐志愿者走進農村大集、文藝演出舞臺,引導廣大村民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組織廣大黨員干部主動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帶動群眾自覺抵制高價彩禮,反對陳規(guī)陋習。制作移風易俗宣傳冊、移風易俗倡議書,持續(xù)開展移風易俗“五進”宣傳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將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進嘉祥縣大張樓鎮(zhèn)新營村文化大院書畫室,書法大家王道雨將“耕讀傳家”“厚德載物”“辦喜事浪費可恥 樹新風不丟面子”等移風易俗宣傳語寫成一幅幅書法作品,贈送給現場村民。“我們開展這次活動,以書法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形式,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倡樹文明新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張樓鎮(zhèn)新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道合說。
嘉祥縣持續(xù)深化“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移風易俗主題活動,舉辦“文明新風進萬家”主題宣講、美德生活健步走、傳承孝道送健康等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專家創(chuàng)作詩歌、書法、篆刻等移風易俗作品,將“文明新風”融入剪紙、泥塑等傳統(tǒng)技藝,提升群眾對文明婚俗的認知。結合送戲下鄉(xiāng)、文化進萬家、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組織“文藝+移風易俗”匯演,把移風易俗唱給群眾、演給群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以農村大集為依托,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宣講活動、制作移風易俗簽名墻,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樹立婚喪嫁娶新風尚。
近年來,嘉祥縣積極倡樹文明新風尚,探索移風易俗新路徑。舉辦集體頒證儀式、青年集體婚禮、首屆新中式婚禮主持人交流展示、首屆婚俗文化非遺體驗活動等,大力倡導喜事新辦簡辦,宣傳婚俗簡約新形式。利用年輕人節(jié)慶返鄉(xiāng)之際,策劃生動活潑的青年聯誼會,引導適齡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婚戀觀。注重示范引領,組織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挖掘拍攝“傳承家風家訓家教”優(yōu)秀家庭典型事跡,通過榜樣力量,引導群眾弘揚時代新風,爭做文明實踐倡導者和實踐者。
農村大眾報通訊員 國洪偉
李 超 邵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