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白曉
10月4日9時,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航站樓國內安檢區(qū),機場國內旅檢室副經理劉勝正和各個安檢崗位的同事一絲不茍地對旅客進行安檢。
刷身份證、人臉識別,僅幾秒鐘,來自江蘇的旅客李先生便完成了身份信息核驗,通過自助安檢驗證閘機,來到智能化安檢通道。
“國內待檢區(qū)共配備了34臺自助驗證閘機和10處人工查驗臺。即便是人工查驗臺,也不再需要紙質登機牌并人工加蓋安檢驗訖章了。”劉勝說。
曾經,一枚小小的驗訖章是旅客過安檢的必然步驟。“傳統(tǒng)的安檢通道主要靠人工,旅客在通道口的安檢柜臺將登機牌和身份證交給安檢員,安檢員審核沒問題會在登機牌上面蓋章。”劉勝說,“別小看這個‘印章’,它在以往可是確保民航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如今和很多行業(yè)一樣,在機場,‘印章’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這背后是智慧安檢系統(tǒng)的啟用。”
據了解,作為山東省內首座4F級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充分運用云計算、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設置了自助值機、自助行李托運、自助預安檢閘機、自助安檢驗證閘機、一體化安檢通道、自助查問詢終端和自助登機閘機等自助設備263臺(套),并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實現(xiàn)了旅客在值機、安檢、登機全流程的自助和刷臉出行。
其中,智慧安檢系統(tǒng)較原來的傳統(tǒng)安檢模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從單純的人工操作轉化為人工智能識別、大數據分析研判、自助安檢查驗的全流程自動化操作,實現(xiàn)了人防加技防模式,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時,旅客過檢效率提高至少30%。
在智能化安檢通道,記者看到,旅客在投放行李的同時進行人臉識別,實現(xiàn)人包綁定。在進行X光機檢查時,設備會將正常行李與需開包行李進行分流,避免旅客聚集等候,使通行更加順暢。通道末端設有自助回筐線,置物筐自助回轉至前端,整體效率大幅提高。
安檢工作細分為證件檢查、人身檢查、X光機行李檢查、開箱包檢查等不同崗位。“忙碌的時候,一個班下來,每個安檢員要檢查近千人次,以人身檢查崗位為例,光是彎腰動作,就要做2000次以上。”劉勝說,智能化設備在提升安全性以及旅客過檢效率和過檢感受的同時,也降低了安檢人員的勞動強度。
更值得期待的是,未來膠東國際機場將實現(xiàn)“無接觸安檢”。在劉勝的帶領下,記者在一處安檢通道看到一臺形似“時空穿梭機”的安檢儀。旅客站好、抬起雙手,幾秒后走出安檢儀,便可取上行李順利前往等候區(qū)。
“這是最先進的毫米波安檢儀,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通過金屬探測門或手持式金屬探測器進行安檢,受檢者只需站定于安檢儀內,舉手投足間,一幅360度成像、成像分辨率達毫米量級的檢測圖便已生成,各種違禁品、走私品一覽無余。”劉勝說。
開心出發(fā)、平安抵達是所有乘機者最大的訴求,這份訴求背后是每一位機場安檢員的默默付出。在劉勝看來,無論是蓋章還是刷臉,背后都是民航人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的初心。
“這些年來,我國民航業(yè)實現(xiàn)了大發(fā)展,機場也日新月異,設備不斷更新,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們安檢人員要做的就是在牢牢守住民航安全底線的同時,讓旅客享有更高效、便捷、人性的乘機安檢體驗,為民航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劉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