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仙營街道開拓新思路,堅持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加快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通過持續(xù)宣傳發(fā)動、注重完善督查機制、全力做好設施配套等一系列措施,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使轄區(qū)居民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
截至目前,試點區(qū)域已包括事業(yè)單位、學校、企業(yè)、農貿市場、商鋪等30余家,覆蓋居民800余戶,2300余人。收集廢舊電池、燈管、過期藥品等有毒有害垃圾432.6公斤,廢金屬、玻璃、紙張類可回收垃圾6200余公斤,垃圾分類減量效果顯著。
據了解,仙營社區(qū)、東紅廟社區(qū)是仙營街道首批垃圾分類試點社區(qū),自今年1月份開展垃圾分類以來,街道通過試點社區(qū)發(fā)揮帶動作用,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逐步擴大垃圾分類覆蓋面。同時,街道在試點單位實行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有害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管理模式,投入建設集環(huán)境文化傳播、環(huán)保知識普及、環(huán)保宣傳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環(huán)保小屋,通過建立垃圾分類綠色賬戶等方式,推行垃圾分類電子積分。居民按要求投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和有害垃圾,按垃圾種類和數量換取綠色賬戶積分,賬戶積分可按標準折算成相應的資金,用于換取生活物品,從而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