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腫瘤化療科醫(yī)生,陳健鵬的職責是救病人于癌痛,遠離死亡。但關于死亡的問題卻長久困擾他:當生命的逝去難以阻止時,病人“最后一程”如何走得安寧且有尊嚴?
2017年,他創(chuàng)立山東省第一家專注于安寧療護與生命教育的社會組織——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幫助臨終者及家屬“兩相安”,在生與死之間“擺渡”。
作為醫(yī)者
遭遇生命考驗
2010年,家在廣東汕頭的陳健鵬博士畢業(yè),隨戀人來到山東工作,成為山東省立醫(yī)院(今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腫瘤化療科的一名醫(yī)生。
癌癥晚期的患者,身心常常飽受折磨,每次告別這樣的病人,陳健鵬和同事都心慟良久。
“我們的社會發(fā)展速度很快,但缺少生命教育,長期忌談死亡。”陳健鵬說,因為忌談死亡,病人生前預立遺囑以及被告知病情都很難實現(xiàn),病人和家屬難有正式的道別,達成臨終心愿更為不易。
“許多腫瘤病人最后走得并不輕松,甚至會因臨終不斷搶救而反復經(jīng)受痛苦,更難說走得有尊嚴。”陳健鵬說,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社會大眾對優(yōu)逝理念的接受度有限。一旦家人病危,家屬不愿談論死亡,傾向于過度醫(yī)療,可能增加病人臨終的痛苦。
2014年,他偶然在醫(yī)生休息室看到一本書,當讀到其中關于“幫助一個人好好地死”的意義時,無數(shù)次被死亡刺痛的他突然淚流滿面。“我從來沒有看書哭過。書中的很多話深深打動了我。我想,幫助一個人好好地死,其實就是幫助他好好地活到終點。”陳健鵬說。
此后一次震動心扉的經(jīng)歷,讓陳健鵬明確了自己的使命:面對死亡,關懷臨終。
成為義工 直面死亡
2015年,陳健鵬接診了一位33歲的卵巢癌患者,在她身上看到一名青年面對人生不幸時的痛苦與不甘。在長期治療過程中,陳健鵬對這個年輕的生命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決心為她擔當安寧療護義工。
2017年初,患者進入疾病終末期,身體每況愈下,死亡如影隨形。陳健鵬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從醫(yī)院請假一個月到患者的外地家中,無償為她及家人提供安寧療護服務。
“她很愛美食,常常偷吃東西,然后止不住嘔吐。”陳健鵬說,開始自己總是與其家人一起數(shù)落她:不讓你吃你非吃,不吃不就沒事了。后來,他開始試著寬慰她:沒事的,吐出來就好了。
陳健鵬明顯感覺到,臨終者內(nèi)心有著深深的孤獨,“人生終末,最痛苦莫過于不被理解”。直到有一天,陳健鵬在她再次嘔吐時,回想起自己一次喝醉守著馬桶吐的痛苦,突然理解了她的感受。他靜靜地站著,看著她,眼淚奪眶而出。“這時,正在嘔吐的她看到我的神情,卻突然笑了……”
當年3月,臨終者的生命最終定格在35歲。在離開人世的當天,她告訴家人和陳健鵬:“我很安心,一點都不害怕,有你們給我的美好與愛,這輩子值了。”
送別了臨終者,陳健鵬一個人遠赴廣西桂林,用1個月的時間獨自療愈,與死亡和解,“我終于失去了對死亡的任何懼怕”。自那之后,他將微信頭像更換為涅槃重生的鳳凰。2017年9月17日,“重生”的陳健鵬創(chuàng)立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
創(chuàng)建啟明星 撫慰“生與死”
陳健鵬說,據(jù)權威數(shù)據(jù),僅2017年,我國新發(fā)癌癥人口就有480萬,因癌癥致死近400萬,“喚醒更多愛心人士幫助更多家庭,是我作為醫(yī)者創(chuàng)建公益組織的初衷。”
癌癥晚期病人及親屬,是啟明星的重點幫助對象。從2017年成立至今,啟明星的志愿者來自醫(yī)護、心理、社工及癌癥患者家屬等多個領域,超過500人,其中資深志愿者超過90名。啟明星秉持“身、心、社、屬”的本土化全人照護理念,倡導“知情權”,提供專業(yè)又溫情的安寧療護服務。
“當時老人就是覺得不舒服,一查發(fā)現(xiàn)是肺癌晚期,醫(yī)生說存活期只有一年左右。”面對父親的突然患病,作為獨生子的張梁陷入了兩難,是誠實告知還是隱瞞。從醫(yī)生辦公室走回病房的那幾步,無比艱難。
在啟明星志愿團隊的建議和幫助下,張梁向父親坦白了病情,出乎意料的是,父親很平靜。
此后的一年里,父子倆有了更多心貼心的交流。有一天,父親主動說趁著身體還能動,想去看一看兒子工作的上海。
隨后的日子里,張梁將父親接到上海和自己住了一段時間,第一次坐高鐵、第一次去上海、第一次去看看兒子生活的地方、第一次全家在上海過了年……在有限的生命里,張梁竭盡所能完成父親的心愿。
在父親生命的最后一周,張梁在啟明星志愿團隊的指導下與父親解開了很多心結(jié),向父親表達了感謝,與父親溫暖告別。“他走時很平靜也很安詳,我知道他沒有遺憾了,我也是。”
星星之火在“燎原”
自2017年至今,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已服務溫暖了328位臨終者,幫助他們及家屬“生死兩相安”。
陳健鵬說:“啟明星的志愿者,會將每一位臨終者當成家人看待。在與臨終者的交流中,敞開心扉,直面死亡,學會無條件地愛與被愛。每次用心陪伴一位臨終者離開,就是在生死之間進行一次‘擺渡’。”
相較于ICU等“有創(chuàng)救治”,安寧療護的用藥治療原則,是想辦法為臨終者緩解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維度的痛楚。為了更好地對臨終者開展心理疏導,啟明星團隊傳播“安寧四道”理念,即“道愛、道謝、道恕、道別”。啟明星志愿團隊的專業(yè)人士會盡可能減少臨終者離開時的痛苦,也讓家人從至親離世的悲痛中走出,最終實現(xiàn)“生而安寧,死而無憾”。
從成立以來,啟明星多樣化賦能家屬,陸續(xù)舉辦名師(名醫(yī))有約、正念減壓工作坊、非暴力溝通工作坊、舞動減壓工作坊等活動。見證了生死的家屬,往往會“反哺”啟明星,成為志愿團隊成員。
作為專業(yè)化團隊,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已成為山東安寧療護事業(yè)的代表。2019年3月,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安寧療護、醫(yī)社聯(lián)動”模式被山東省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文推廣。2019年4月20日,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主辦“首屆山東省安寧療護高峰論壇暨技能培訓班”,參會代表500余人。
陳健鵬和啟明星團隊的探索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啟明星生命關愛中心被濟南市委宣傳部等13家政府單位評為2018年度“最佳志愿服務組織”;2019年5月被共青團濟南市委評為“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2020年獲得由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頒發(fā)的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2022年獲得由濟南市民政局頒發(fā)的“優(yōu)秀組織單位獎”。
陳健鵬說,他和他的團隊愿做夜空中那顆最亮的星,照亮臨終者生命之路的最后一程。
(據(jù)《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