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起,營業(yè)近5年的華堂商場北苑店開啟了閉店優(yōu)惠活動。同時,華堂方面對外宣布,北苑店將于9月1日起正式停止營業(yè)。這不禁讓人想起兩個多月前,華堂商場望京店也遭遇同樣的結局。北苑店門口的公告牌上清楚地寫明,這家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零售企業(yè)在北京的店面已經縮減至7家。
兩家店鋪接連停業(yè)
“我們抱歉地通知您,由于公司經營結構調整的原因,華堂商場北苑店將于2014年9月1日起停止營業(yè)。”昨天一大早,位于朝陽區(qū)北苑路與春華路交界路口的華堂商場北苑店在多個入口處都貼出了這樣一份《公告》。隨《公告》一起出現的,還有華堂商場對于相關購物卡的退卡說明。
與此同時,一場名為“閉店感恩”的促銷活動已從昨日開始。商場內,大幅的閉店促銷海報隨處可見,不少商品的價簽上也特意標注了“SALE”字樣。
其實,類似的情況早在3個多月前便已發(fā)生過一次。今年4月,營業(yè)面積約1.7萬平方米的華堂商場望京店宣布停業(yè)。
對于華堂商場北苑店停業(yè)的原因,位于一層的海瀾之家店員直接概括為4個字:“生意太差!”雖然不愿意透露具體營業(yè)額,但她告訴記者,相比海瀾之家在其他商場的店面,自家店面的營業(yè)額“差得特別大”。
三強“圍堵”華堂難行
昨天中午,剛從肯德基吃完午飯出來的趙先生和朋友在北苑店門口的告示牌前停留下來。“超市里面的東西忒貴。”趙先生說,以自己每月6000元錢的收入,華堂商場超市里面的菜、肉價格接受不了。
同樣,在居住于商場附近天翠園小區(qū)的市民董樂看來,雖然自己搬到北苑已經4年,但到華堂購物的次數也數得過來。每次下班,董樂都從地鐵5號線的立水橋南站下車,回家的路上就會路過這家華堂店面。
“買一些生活用品,我一般都會去南面的卜蜂蓮花。”董樂介紹。
記者走訪發(fā)現,除了這家近2公里外的卜蜂蓮花給華堂商場壓力,華堂商場所處的位置也比較尷尬。雖然與北苑家園內蓮葩園、清友園、茉藜園等多個小區(qū)僅一街之隔、又緊鄰地鐵5號線立水橋南站,但在春華路的另一端,易世達廣場里物美賣場幾乎“攔截”了北苑家園龐大的消費群體。同時,順著5號線再往北走一站,超市巨頭家樂福所在的龍德廣場也在不遠處吸引著周邊人氣。
于是,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處在卜蜂蓮花和北辰購物中心、物美賣場和易世達廣場,與家樂福超市和龍德廣場“三足鼎立”的包圍圈中,主打產品品質、價格卻難占優(yōu)勢的華堂北苑店難以突圍出來。
盈利能力京城墊底
先后兩家店面陸續(xù)關停,似乎也印證了華堂業(yè)績連年下滑的傳聞。早前,伊藤中國總代表、成都伊藤洋華堂董事長三枝富博曾透露,2012年成都5家門店銷售額達到50億元,而北京華堂8家百貨店面卻只有25億元左右。
“華堂超市的強項是產品的品質,這也吸引了一定的消費者。”對于與周圍多家賣場價格區(qū)別較大的原因,這位負責人表示,華堂商場內超市的目標消費群體是25歲到35歲人群,消費能力也較高。
對于北苑店的關停,華堂方面直接解釋為該店面的盈利能力太低。“包括望京店面在內,關停的主要原因是店面的營業(yè)狀況一直不好。”華堂商場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同時,來自華堂方面的數據顯示,北苑店的營業(yè)額在本市8家店面中常排在第5名或第6名,然而盈利能力卻靠后墊底。“營業(yè)額并不墊底主要是因為這家店面的營業(yè)面積較大。”她說。據她介紹,未來華堂方面將把精力放在盈利情況較好的主要店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