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慶善
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首都圖書館聯(lián)合舉辦的“閱讀文學經(jīng)典”系列講座第一講上,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以“談談《紅樓夢》新校本的本子與后四十回續(xù)書問題”為題,為讀者解析這一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版本之“謎”。
《紅樓夢》是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最偉大的古典小說之一,在中國凡是有一定文化的人都應該讀讀《紅樓夢》。某種意義來說,我們應該把對《紅樓夢》了解不了解、熟悉不熟悉、喜歡不喜歡,作為衡量一個中國人人文素養(yǎng)的標志之一。
《紅樓夢》自問世以來,經(jīng)歷了不同的傳播階段。
最初,在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候,這部作品只是在一個很小的朋友圈子里傳。曹雪芹一邊寫,他的親朋好友一邊謄清一邊評點,而且不止評一次,所以,流傳下來的抄本名字是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曹雪芹去世以后的二三十年的時間里,《紅樓夢》 就是以抄本的形式流傳的,一般只有前八十回。一直到1791年,經(jīng)程偉元、高鶚整理,用木活字印刷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程甲本。這在《紅樓夢》傳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二年,即1792年,程偉元、高鶚又出了一個整理本,人們通常稱之為程乙本。
從那以后的近二百年里,各種翻刻的《紅樓夢》都是以程甲本為底本的。新中國成立以后,多家出版社出版的、最廣為流行的《紅樓夢》是以程乙本為底本整理的。直到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新校本”,替代了程乙本通行本的地位,成為如今最為流行、最權(quán)威新的通行本。“新校本”更多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文字,而不像程甲本、程乙本在流傳的過程中經(jīng)多人的篡改和有抄寫的疏漏。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