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寒風瑟瑟,卻阻擋不住人們趕集的熱情。10點剛過,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qū)泊里大集的程家包子鋪,就已經(jīng)被圍得水泄不通。
攤前兩口爐子,火燒得正旺,上面煎著兩鍋肉包。揭開鍋蓋,香氣與水汽升騰而起。穿過人群向攤子里望去,但見案板邊有兩個小小的身影,正埋頭搟面皮。小手雖然稚嫩,但動作十分麻利:拿起四五個面揪兒,按扁,疊到一起,搟面杖順著邊打圈兒。三四秒后,一摞面皮兒成型,隨手向旁邊一拋——搟好的面皮已經(jīng)攢了一堆,速度之快令很多成年人自愧不如。

這是一對兄妹,哥哥李昊軒13歲,妹妹程好好8歲。到周末或者節(jié)假日,他們就會來到大集上的包子鋪給家人幫忙,已經(jīng)成了大集上的“明星”。
3年前,李昊軒在大集上幫家里人搟皮的視頻被分享到網(wǎng)上,一時間吸引了大量網(wǎng)友關注。那時,他才上5年級,其一次能搟8張面皮的技術,引得不少人嘖嘖驚嘆。
李昊軒這一手“八皮齊搟”的獨門絕技,是為了趕進度自己琢磨的辦法:“媽媽包包子的速度快,我搟皮跟不上,就想著能不能一次多搟兩張。一開始總不成功,面皮都黏在一起,摸索出來門道之后,一次同時搟的皮也就越來越多。”
“因為我們家用的是發(fā)面,所以很容易搟開,但也要鋪上很多面粉,這樣皮與皮之間才能不黏。手上動作不能過重,一定要輕。” 李昊軒邊說邊拿起幾個面揪演示,疊在一起的8張面皮在搟面杖下轉了幾圈,便同時舒展開。
妹妹程好好7歲的時候,也加入到了搟皮的隊伍,F(xiàn)在,妹妹也能同時搟出6張面皮。在節(jié)假日,兄妹倆成了家里實打實的小幫手。
大集伴著他們長大,他們也看著眼前的大集一天天發(fā)生變化。李昊軒說:“自從這邊開通了地鐵,明顯地感覺到來趕集的人越來越多了。以前來這里吃飯的大都是周邊的村民或者是打工的,現(xiàn)在天南海北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大集的環(huán)境也整潔了,之前這片都是一片土路,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鋪上了地磚。”
2024年底,泊里大集將緊挨著的百間民房,進行改造升級,推出美食餐飲區(qū)——365天“天天大集”。程家包子鋪搬了進來,這樣在沒有大集的時候也能開張做生意。在新店門頭顯眼的位置,家里人還特地標注上了“搟皮兄妹”。
農(nóng)村大眾報記者 安臻
通訊員 趙冉 劉偉 |